巴拉巴西成功定律》的"黑暗森林”

何万青 四维碎片 Yesterday
当湛卢把《The  Formula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的样书寄给我的时候,因为有此前《成功与运气》那本书的铺垫,我想,湛庐文化的口号是“和聪明人一起进化”,断不至于出陈安之之流的“成功学”书籍地的。果然,在后来出差的路上,我基本上手不离卷在,读完了这本拥有美国物理学会院士,癌症系统生物研究员和注明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和美国东北大学教授诸多头衔的“理工科学家”,用网络科学,数据分析方法把“成功”当做科学显微镜下的小白鼠得出的“Universal Laws of Success” - 颇有些像《三体》中的叶文洁在杨冬墓前,向浪荡青椒(青年教师)罗辑说 “ 这就是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般 - 那,这就是成功“五大普适定律”。


一言以蔽之,鸡汤成功学想灌输给你的“How to succeed”的假药 - 但这本书的核心是告诉你,“what and why success". 这是成功的科学,你要根据这个为什么,自己去抓药。
在这本书正式发行前夜,湛庐文化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请了此书的译者之一,著名的科大少年班出身,在国际上大数据研究知名的电子科大周涛教授和我一起聊此书。周涛教授准备了PPT,少年般才思泉涌,我则适时插科打诨,举一些孩子身上的例子 - 我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时间,是找了个深夜,和时差12小时大洋彼岸的女儿,安利了整本书的要点 - 我觉得对于上大学的年轻人来讲,这本书太及时了。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预发版与正式版

周涛老师讲完,我看我俩洋洋洒洒也占了不少时间,轮到我时,灵机一动,拿出李斯劝说嬴政的架势,“虽然,李斯愿为王试论之” :巴拉巴西此人,半人半妖,黑暗中的舞者,复杂网络的甘道夫,钻研数理逻辑与硬核科学,偏研究成功及其网络效应 - 说白了,结论,成功是个势利眼,你要晓得赢得她的芳心,还要懂得与她周旋。“大殿之上,李斯,你说什么废话!”想象中的嬴政怒喝一声。“给我几句话总结出来,否则,你有几个脑袋?!"
"喏",我赶紧按下抓马的内心,回到现实,言归正传。
巴拉巴西首先用“科学度量”来定义什么是成功 - 在科学领域 - 一切不可测量的概念都是耍流氓 - 无论哪种成功,其度量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基于外界评价而非内省,或者说内心的满足,都是基于集体评价而非某一个体。也就是说,Success,是社会反映(Social mirror)这个势利眼决定的成功 - 成功并不纯然来自能力表现,而是来自社会的感知。一个老掉牙的哲学问题“加入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而附近没有人,那它有没有发出声音?” - 从成功的定义出发,答案是“没有!” - 王阳明曾经有一个“崖上花树”的公案,“当你看花的时候,花树和你共同存在,你不看它,它就不在那儿” - 几百年来,都是心学争执最多的公案之一,但在巴拉巴西这里,成功与”你“无关,而与”我们,社会,网络“有关。当年刘邦说,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是深明“成功”的定义的。至于一个人内心的peace和满足感,那种根植于自身的价值判断,其实不是“成功”,是“自我实现”。

成功是社会,网络对你的认可  来自周涛PPT

因此,对于考试成绩,网球联盟赛这些可测度的能力表现(分数,比赛成绩),连续的超越可以驱动成功。但是当面对艺术品,红酒,钢琴演奏这类无法用”能力表现“衡量的成功的时候,成功依赖成功的网络效应 - 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接下来,谈成功的群体概率分布问题,那么多人都拼命努力,为什么超级明星这么少?成功第二定律揭示了成功的一个重要属性。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能力表现,不但是有界的,在整个社会群体的范围内,是呈泊松分布的(连续的则接近正态分布) - 和所有的考试,比赛成绩类似呈倒钟型曲线,成绩很差的,和顶尖的分布很少,大部分出于中间 - 这是独立分布的个体努力的特点,也是人类身高,体重等独立生物特征的分布。但是,成功不一样,成功呈幂律分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定律,马太效应。所以在能力表现进入泊松分布上限区间以后,再多的努力,并不能带来明显的差别 - 而成功则是没有上界的,是势利眼的幂律决定的。
谈完了成功的定义,度量和分布,接下来谈个体成功的时间曲线和它的导数:成功第三定律,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 = 未来的成功。这里就是巴拉巴西最拿手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可续的领域了 - 也解释了那些炒作的网红经济是如何“带来巨大成功”的 - 初始的成功常常要靠一定的“网络营销手段“ - 而能否基业长青,就看一个人的能力表现能否永远跑得过”社会适应度”了 - 那些着急没有戏演的中年演员,看到小鲜肉们一个个的“初始成功”以后都慌了,其实是没有看见,如何培养自己能够长期适应“观众品味社会适应度”才是未来持续发展,持续成功的关键。

成功的滚雪球效应 - 来自周涛PPT

成功的初始条件和沿时间轴的发展曲线确定后,第四定律是谈成功的空间分布,也就是个体和团队成功的关系。从一个养鸡场孕育成功的鸡群还是超级个体的比方出发,让我们晓得,成功的团队需要多样性和平衡,并且需要强有力的超级领导先脱颖而出,而个体需要拥有自己的成功,需要先继承后突破 - 预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算法由来,清楚表达了一个大众认知的事实,只有你长期锲而不舍构建了“系统”,赢得了“系统”,才能胜出 - 按照佛法的智慧 - 没有什么“应该”,一切都是“活该”。
谈完成功的空间分布,最后自然是谈个体成功的时间分布,这部分很给人安慰,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但需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年轻人具备创造力,灵感和精力带来的突破能力,而老人具备经验和理解能力,资源杠杆。如同S=Qr所表述的产品成功,等于这个人的Q因子,也就是一个人坚持到底的执行力,乘以想法的价值r。

个人科学影响力的Qr因子分布 来自周涛PPT


把一本干货满满的书用一篇文章讲清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如果言简意赅地讲,巴拉巴西的五个公式是:

  1. 定义 S = f (performance, network)

  2. 概率分布;performance 遵从泊松或正态分布,bounded, 有上界 - 努力到极限大家相差其实不大,此刻区别是随机性的,人为造成区别可能是讨巧的办法,比如尽可能出现在面试的后期,比如朗朗弹钢琴时标志性的夸张动作;而成功遵从幂律分布,是无界的,成功带来成功,成功是个势利眼。

  3. 时间曲线,S=初始成功*社会适应度

  4. 空间分布:成功的团队要多样和平衡,但是业绩一定被老大拿走,然后你才可以继承,发展和建立自己的领域,突破。

  5. 时间分布:S=Qr.  一辈子。

湛庐的老师建议我写一篇“给精英人士”的书评,我觉得,如果能够帮到自己和读者梳理简化也就功德无量了 - 要是就我喜欢的要点发挥,恐怕一两篇文章打不住。另外,我和周涛为此录制了各自第一次的“抖音”秀,期望能早些看到。


说明一下:此文封面和内部很多图,是周涛老师授权我拿过来用的,封面是“一念如来,一念魔”我很喜欢,我们谈成功,成功皆有代价,心心念念,是魔是佛,要自己把握。


此书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8490597.html

::...
免责声明:
当前网页内容, 由 大妈 ZoomQuiet 使用工具: ScrapBook :: Firefox Extension 人工从互联网中收集并分享;
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人对内容的有效性/合法性不承担任何强制性责任.
若有不妥, 欢迎评注提醒:

或是邮件反馈可也:
askdama[AT]googlegroups.com


订阅 substack 体验古早写作:


点击注册~> 获得 100$ 体验券: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关注公众号, 持续获得相关各种嗯哼:
zoomquiet


自怼圈/年度番新

DU22.4
关于 ~ DebugUself with DAMA ;-)
粤ICP备18025058号-1
公安备案号: 44049002000656 ...::